《狂怒》是1936年的一部剧情片。由弗里茨·朗执导,西尔维娅·西德尼、斯宾塞·屈塞、沃尔特·艾贝尔等联袂主演。狂怒,又名Fury、怒火。乔(斯宾塞·屈塞 Spencer Tracy 饰)即将和未婚妻凯瑟琳(西尔维娅·西德尼 Sylvia Sidney 饰)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却被怀疑是绑匪而遭到了警方的逮捕。在事件的真相还没有被调查清楚的情况下,终日生活在无聊之中的小镇居民们却将事情推向了风口浪尖,他们将乔视作是人中败类,试图冲击警察局,对这个他们认为十恶不赦的男人施以私行。最终的结果是,愤怒的民众放火烧毁了警察局。 在这起事件中,22名小镇居民遭到了逮捕,并且进行了公开审理。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开庭那天,本以为葬身火海的乔竟然现身了,他回来的目的非常的单纯,那就是为自己复仇。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8.1,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影迷点评:
壹佰伍拾號 说:一过路人恰巧被巡警当绑架犯抓起来,接着流言在镇上越传越真:有说证据确凿,有说在牢里吃好喝好,报纸上还说已交了保释金。美国30年代各地多有暴乱发生,群众跟政府之间剑拔弩张。愤怒人群本身对政府不信任,加上已抓到绑架犯却迟迟没消息(他们根本没考虑这人是否无辜),在狂热情绪下,还有人煽风点火,“走,找点乐子去”,于是群众相互簇拥着跑去警署闹事泄愤,接着一把火烧了警署,甚至还嫌不够,又扔了2捆炸药。事后把其中22人拎出来审讯,因动用私刑导致死亡也可视作一级谋杀。既把群众的盲目和狂热表现了出来,同时也在后面描述了死里逃生的被害者的心理变化——宁可自己永远隐姓埋名,也要复仇;最后在未婚妻的动情劝说下现身法庭,表示不想用别人的罪来惩罚自己,想要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转折合情合理,结尾则有点紧。这可是1936年的电影呵!
Parallax... 说:与其说人们是在讨论关心犯罪事件,不如说犯罪事件只是一个人们之欲望的替代品,从这一犯罪事件中 人们将男主与其背后的律法联系在一起,激烈的探讨律法所存在的污点(例如在酒吧里讨论男主是否贿赂警察,以及贿赂多少问题),透过这一污点,一方面人们找到了那一冲动、僭越所带来的快感与欲望(激烈讨论、游行、示威、暴力等)的出口,而另一方面人们越是沉浸于其中,越是坚信那一被自身所建构出的框架与污点,其也就越容易被幻想所歪曲或框定,而身处其中的男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实则也只是被这一僭越、欲望与歪曲的幻想所裹挟的牺牲品。影片在呈现这一群体性的伦理、道德与心理的问题,个人觉得从某个角度可以将本片与拉斯冯提尔的《狗镇》放在一起思考。
欢乐分裂 说:1936年,弗里茨·朗携着逃离纳粹的劫后余生拍出这样一部讨论法律正义与民众情绪失控的影片,其普世性令人讶异——时至今日依然可以完全套用,终究是悲哀;《M就是凶手》的延续,打着各种正义旗帜之名的大众多么容易被带动狂暴盛怒,民粹风愈盛的今日如揽镜自照,口口相传的流言迅速演变成一场盛大的审判狂欢(八卦人群蒙太奇到鸡群简直绝了),每个“平庸的螺丝钉”都参与到暴力私刑中来——源于对法制缺失的不信任感,源于深信自己维护“正义”的使命感,因而全片都充溢着一股勃勃的怒火,审判者与被审判者都被狂怒裹挟,所谓法律和程序反而都被边缘化,受伤的警长反而为暴民开脱极富讽刺。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