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汪金卫

2020-02-23 02:18:35

比较失望。以贾平凹、余华、梁鸿为三个代表口述形式采访,记录50、60、70三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作家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过程。三人回忆的内容重点各有不同:贾平凹严肃沉重,余华生动活泼,梁鸿感性泪目。余华相对比较出彩,还贡献了片名。18个章节过于零碎杂散。穿插的朗诵文学作品桥段比较尴尬,开场的马烽的亲朋好友回忆与整片不搭调,显得格格不入。加上各大作家在贾家庄轮流打酱油,前半小时更像为地方政府宣传而为之。好在还是捕捉到一些路人的面孔。科长拍访谈纪录片或许不够好,拍独立纪录片一定行。两星半

木卫二

2020-10-18 15:58:10

由贾家庄和吕梁文学季,引出共和国文学三位代表人物的访谈录。序幕的老者讲述,由于语速零碎,关键词提炼,会感到较为难以进入,但中段余华的文学初登场,梁鸿提供的感性讲述都相当动人(尤其是姐姐读信),以食粮饥饿和文学收获做一个时代对证,来处与归途,皆为村庄故土。

Methy

2020-11-05 23:25:22

倒是不难看,但是没搞明白怎么选的这三个人组成一条文学史的脉络。贾导特征式的镜头平均地扫过人民们平均的脸,给人一种平均的社会主义想象。

谋杀游戏机

2020-10-18 00:29:47

贾樟柯第三部口述历史群像纪录片。本以为就是一部采访影像,看完18个章节的错落编排才发觉,它或许是贾樟柯视野最广、最具野心的作品之一,通过5060乃至00后的讲述,透视整个中国的现代发展史。从吃穿住行到婚丧嫁娶,从饥荒年代到经济腾飞,从个人/家庭记忆到集体记忆...一开始节奏迟缓深沉,口音听不太懂,到最后在北京长大的男孩已经不太会河南话,表达方式也比较现代。口述本身就是历史变迁的缩影。或许因为讲述主体都是作家,他们的表达天然带有感性和浪漫。最典型就是余华那句“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很美,余韵无穷,也难怪被拿来做了片名。听说贾家庄现在挺文艺的,片中请村民念的诗倒也别有风味。余华老师真是太好玩了,人豁达又有趣,讲述节奏也很好,从他一开口观众就开始笑个不停,强烈推荐余华老师参加下届脱口秀大会。

HarperDie

2020-02-20 18:49:17

当文学不只是指尖的体裁,其在文化范畴的传播力,流动在生活的每一方面。而当创造这些文字的人促膝而谈时,你更加能体悟到文学与情感的密不可分。贾樟柯纪录了噙在他眼眶中,生活的十八段律动。

胤祥

2020-02-22 03:07:36

70th Berlinale Berlinale Special.去年平遥电影节期间预告片循环洗脑播放到能背下来,所以里面贾平凹、余华那几句剪进预告片里的台词一出,竟有遇见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之感。看了片子就知道为什么改名,因为这部片本身显然是吕梁文学季的附属产品,科长拍之前很可能都没怎么想好结构,最后拍成了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作家”这么一个成品。影片从山西贾家庄起笔后转到西安、海盐和邓州,格局不小,也有很多佳句,余华的段落相当之精彩。赵涛老师虽未出镜但担任监制。

甜水园子温

2020-02-22 06:17:41

Berlinale 主题不清晰,感觉科长最初是想拍吕梁文学季,拍着拍着素材差强人意不小心跑偏了。余华的段落笑声此起彼伏,疯狂贡献神吐槽和金句,还随口贡献了影片名称。只看过《活着》,也不熟贾平凹和梁鸿,不认识马烽的观众看这个应该体验挺差的。之前还幻想过能在柏林看到涛,结果连影片里都见不到,不开心!

舌在足矣

2020-02-20 19:10:35

10年前,「海上传奇」讲的是城市与电影,10年后的这部则是讲的乡土与文学。同样是普通人与名流,过去与现在,正好构成了一体两面。当然了,本身就作为“小镇青年”的贾樟柯毫无疑问是有一定程度的夫子自道在里面的。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呈现,男作家与女作家视角的差异可以说展现的很明显了

Sid

2020-02-22 02:19:45

柏林电影节现场观感太棒了,科长最后还有问答环节。太散文了,太美了,太平静了。

Slowdanse

2020-02-22 01:03:22

Berlinal Special 内容太琐碎了,不怎么紧密每一章都像独立短篇,有感情朗读课文蛮出戏,配音确实有点“抽象”。 但是蛮幸运买到的有映后的票,听导演聊了聊对这个电影对文学对音乐和对中国社会的浅谈,最有意思的是,出来能听到大家还在聊,真的是电影节好美妙的地方。 有这样的电影真好,有这样的导演真好。

踢迩达

2020-02-22 09:14:44

Berlinale20-01 两星半。贾樟柯的用意作为观众我完全看得见:村庄/土地与文学的关系,历史与当下的映衬,以平视的姿态描摹平民百姓的个体肖像等等。然而似乎只有开头40分钟是科长自己想讲的事情,后面以吕梁文学季衍生出的作家访谈散发着地方宣传的味道。余华的讲述是真正让人提起兴趣的部分。18个小节之间的排布联系没太体现纪录片创作者的精密构思。时不时插入的配乐文学朗诵,形式感有了,总归没有瓦尔达奶奶那样运用得流畅自然。

耐观影-Xavier

2020-02-21 01:03:36

一部人物访谈纪录片,最喜欢余华的段落,最接地气,贾平凹的段落太文邹邹,第一个贾家村方言听不懂,最后一个段落煽情太过了,无法共鸣70届柏林第一天第一场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