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是1980年的一部剧情片。由克洛德·索泰执导,布丽吉特·佛西、帕特里克·迪瓦尔、伊夫·罗贝尔等联袂主演。浪子,又名坏孩子、A Bad Son。这是一部克制的电影,讲述着父子关系寻常小事,在父亲的心里,儿子贩毒坐牢是导致妻子郁郁寡欢而亡的原因,两代人拼力在裂缝里填充情谊却因为召招妓而反目,父亲赶走了“小流氓” 儿子,儿子却搞不懂父亲暴怒的原因,直到布鲁诺有次回家看到父亲和老相好赤身裸体的场面。母亲的忧郁而死亡到底是谁造成的,电影没有答案,电影留给我们的是活下去和面对未来的方法。
在戒毒心理救助机构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份旧书店的工作,书店老板杜扎特是个和善的老人,而书店的女店员凯瑟琳曾经也是一个瘾君子,导演以她的戒毒反复来和布鲁洛远离毒品的决心相对比,影片中书店老板无疑成为了父性角色,他和布鲁洛的父亲的回避不一样,这位同性恋的老人是一位不停步的可爱老人,他在关键的时候拯救了两个灵魂,在法国电影里这种俯视的关爱代表着文化上的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大爱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4,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Muto 说:阶级性在《冒一切风险的阶级》中清晰又隐秘:一方面它被性情中人的「兄弟」情义所遮蔽,一方面它自觉地汇入「米兰—尼斯—巴黎」这条命运「迁徙」线里。在《坏儿子》这里,阶级性自然体现在「父子」两代人所从事的职业上。支撑「爱与罪与罚」这套秩序持续性「循环」下去的内驱力源于弗洛姆: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而PTA新作《甘草披萨》提高了门槛:爱情的生发除了努力,还需要契机和运气。男主刚刚从「底层」罪犯跃升为城市流浪「无产」阶级。因缘际会之下,他成了知识精英阶层的「助手」学徒。遗憾的是,这个身份转换非但没让他领悟到爱的艺术,反而让他愈发不理解父亲的爱,越发不明白母亲为谁牺牲,以及越发逃避现实。幸或不幸,这种逃避不再让知识分子感到舒服,他们在痛苦、自责和反思中寻求出路。
王璞一零一 说:看这种电影,我会想起卢卡契说的——法兰西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法国电影花样繁多,但它的底盘在这样对现实生活的娴熟描摹。而且法国现实主义,从小说到电影,最根本的主题始终是——人间的幸福。可以有很多悲剧,但不大会有魔山或卡拉马佐夫兄弟。挺好。O, le bonheur et la bonté! 法兰西封禁中,arte电视台上播的。
verbond 说:浪子泊岸的故事。人生中的某一天,你去楼下买完日常食物,回来坐到自家老头子床边,看着他熟睡,那一刻仿佛看到以后的自己,甜蜜又凄凉。男主的表演准确而自然,眼神忧郁又朦胧,爱到不行。一查资料才发现已经去世三十余年,叹息。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