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澜春醒》是1960年的一部爱情片。由伊利亚·卡赞执导,詹姆斯·韦斯特菲尔德、芭芭拉·洛登、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等联袂主演。狂澜春醒,又名Wild River。《狂澜春醒》,也有译《狂野之河》,本名《WILD RIVER》,是美国电影大师伊利亚·卡赞 Elia Kazan的(美国)三部曲之一,知名度不如《SPLENDOR IN THE GRASS》(《天涯何处无芳草》(1961))和《AMERICA,AMERICA》(《美国,美国》(1963)),但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之作。1960年拍峻。
电影瞄准1930年代,1929年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以及罗斯福针对经济危机的NEW DEAL计划都是关键词。田纳西州的田纳西河,由于时时泛滥成灾,并经历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洪水,因此建设水电站大坝,既是解决失业、发展经济的现实之需,也希望就此摆脱洪水的恶梦,当然也是我们异常亲切熟悉的手法。国会因此成立TVA(田纳西谷管理局?),专门负责该流域的整治事宜,及建设水电站坝,力图促进地区发展。但由于水位抬升需要淹没河流中心的一个小岛,拒绝搬迁的美国地主老太太和从华盛顿来的TVA工程师协调员,以及其余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出演了一出出既冷漠又煽情的剧目。
作为主角的工程师CLOVER,带着职业人员的一腔热情来面对这个人人棘手的场面,既温情有礼又慷慨激昂,简直是理性与感性并局的完美综合体。笼络人心的情感方式,往往比激烈的压制逼迫更加有效。不仅地主老太因洪水而寡居的孙女立刻爱上了他,连同居此岛的黑人村民们也撤消防备,欣然搬进了有电灯的住宅,注意,电灯当年是新鲜玩意儿。最后,连立誓与祖先产业同生共死的老太太,在一个人留在岛上多时之后,也终于签下生死状,搬进工程师为她精心挑选的,与祖居相同式样的宅院。另外另一条种族歧视线也交织其中,由于CLOVER给出黑人与白人相同的大坝工地薪水,引起了当地其余工头们的先笼络之而后不成则打击之。利益纠葛、角色扮演、谈判协商及社会隔离,构成了这杰出的现实主义电影的主题。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2,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Mr.Graceless 说:不仅是个政府官员劝退钉子户的故事,而且是卡赞又一出刻画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同文明形态冲突的现实主义作品,不过被其中的爱情线抢去了不少风头。英俊工程师科洛弗象征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电灯与大坝发电)与民主制度(主张不同种族间的同工同酬),而老妇地主艾拉则象征着大自然与原始社会生态(她对儿孙与岛民的控制近乎母系社会了),两者周旋许久,结果是前者用真诚与热情感化了后者身边的人,最后落在了一场不太圆满的和解(枯树的倒下象征着大自然原始生命力的消亡,老妇艾拉也在离开岛屿后不久就与世长辞,社会进步总要付出牺牲)。对种族歧视的描写浅尝辄止,男主也只是吃了点小小的苦头就完成任务抱得美人归。莱米克从《登龙一梦》里的啦啦队甜心演到本片里的孀居俏寡妇,角色跨度还挺大的,但本片里她这个全程欲火焚身的表演风格是怎么回事?
Amushi 说:算是六零年代早期比較沒那麼出色的卡山作品,當然那些原始的衝動、社會議題或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都在那裏,不過蒙哥馬利這時已經不是那個擁有單純的臉龐男孩了,不再能夠體現純粹的掙扎、衝動與慾望。那是張傷痕累累的臉,過於世故而哀傷,臉上的肌肉似乎不聽使喚,抽動著、透露著對人世間現實的明瞭
食指 说:伊利亚·卡赞美国三部曲的首部曲[狂澜春醒](其余2部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和[美国,美国])展示了新与旧的相互碰撞和诀别。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饰演的年轻公务员作为“新”的代表与“旧”势力乔·范·弗利特饰演的原住长者因为建造大坝之事相遇、相识到最后的相互理解牵扯出一段温情却带点心酸的美国往事。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