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波兰斯基:被通缉的与被渴望的》是2008年的一部纪录片。由玛琳娜·泽诺维奇执导,霍克·科奇、米克·贾格尔、休·海夫纳等联袂主演。罗曼·波兰斯基:被通缉的与被渴望的,又名Roman Polanski:Wanted and Desired、罗曼·波兰斯基:被通缉的与被需要的。1978年2月1日,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在洛杉矶登上飞往巴黎的飞机,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到美国,即使2003年他的电影《钢琴师》(The Pianist)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而就在1968年,波兰斯基还曾经花重金在比弗利山的班奈迪克山谷购置了一套豪华住宅,位于著名的茨埃罗大道。虽然波兰斯基拿的仍旧是法国护照,但随着《罗斯玛丽的婴儿》(Rosemary’s Baby)当年的热映,他已经做好了在美国定居的打算。
2008年,波兰斯基75岁,在离洛杉矶并不太远的犹他州帕克小城,他30年前的出走和之前一桩使他声名狼藉的性丑闻,再次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的,至今很多人还记得当年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案件,1977年,波兰斯基在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的住所与一个13岁女孩发生了非法性行为,之后在候审期间私自出逃,直到现在仍然被美国警方通缉。
纪录片《罗曼·波兰斯基:被通缉的与被渴望的》(Roman Polanski: Wanted and Desired)重新挖掘的,就是这场丑闻的背后。影片获得了08年圣丹斯的“美国纪录片最佳剪辑奖”,同时,在影片全球首映的当天,独立制片公司温斯坦影业(The Weinstein Co.)就买走了影片的国际发行权,第二天,HBO也加入进来,成为影片的北美发行商。名人、性丑闻、逃逸、通缉、悬案,虽然影片的具体公映日期还没有确定,但无疑,这部纪录片在圣丹斯打开了北美和全球的大门。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6,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Achilles 说:波兰斯基绝对是诱奸,尽管在不同的文化中,和13岁少女发生关系不算什么,但他确实给了女孩酒和药,这就很难说是两厢情愿了,女孩的自愿程度有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所以他理应接受刑罚,付出不正当行为的代价。戏剧的是遇上了一个这样的法官和媒体环境,出逃的动机无非是害怕被司法迫害以及发自内心不认为自己错了。我很难认为波兰斯基是个恶人,像美国对他的看法那么片面和偏激,我也很难认为他是个神,像法国对他的看法那么随性和浪漫主义,他就是在性的问题上超出了社会许可的边界,人品是有瑕疵的。欧洲当年对他的包容和崇拜有历史和文化因素,但不是一个好的社会引导,今天的反抗声音也属必要。那艺术和道德到底要不要分开?要回答这个问题真太难了,毕竟每个人的艺术审美和道德底线都不一样……大家厘清事实且自圆其说吧,别双标就好了……
杀猪大娘 说:一面我想在那一刻雙方自願是事實,另一面波蘭斯基的確給了一個13歲的女孩藥、香檳、並與其發生了性關係,在這一點上是不容原諒的。然而他童年的傷痛、妻子的被殺又是那麼令人悲傷,似乎可以為這一切尋求到理由。他承認了“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這一罪名,也接受了法院判決的醫學觀察。我們都知道慾望來的時候,是多麼難以控制。所有層面上的慾望。而人類為慾望所做的那些登不上臺面的事情,要比波蘭斯基所做的更具備傷害性。當然,我也明白,這不是為波蘭斯基開脫的理由。 我忘不了我19歲,一個人在寢室裡第一次看波蘭斯基的[苦月亮]和[水中刀]帶來的震撼感。從心裡感激法國人沒有引渡波蘭斯基。很感謝這個片子,讓我意識倒這不完全都是波蘭斯基的過錯,顯露了判決的另一面,那個極強控制慾的法官。對不起,我還是喜歡波蘭斯基。
纳西瑟斯 说:我觉得波兰斯基在对待年轻女人的观念上是有问题的,但在过去几十年男权语境下,他的理念在上层社会并不鲜见,甚至不是个问题;比较争议的点是,波兰斯基要为这个案件付出多大的代价,他是否应该成为近年来女性平权运动的靶子,他和他的作品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任何一个事件,放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时代环境下,人们对它的评价也会不同,因而从历史维度去看事件是必要的;我过去觉得,不能用当下的规则去衡量从前的事情,今天却又突然迷茫,如果过去的观念和体制皆存在错误,那么今日崛起的新规则当真不能衡量过去的事件吗?暂时觉得可以,只是还想不清楚要在多大范围内苛责过去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