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似箭》是1979年的一部战争片。由李俊执导,赵尔康、斯琴高娃、马志刚等联袂主演。归心似箭,又名Anxious to Return。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东北抗联某部连长魏得胜(赵尔康 饰)随军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正是严冬飘雪时节,战士们不仅要忍受严寒的折磨,还要应对日本鬼子随时到来的袭击。在一次遭遇战中,魏得胜因掩护战友而被敌军抓获。抓捕他的伪军良心发现,助其逃亡。负有枪伤的魏忍着剧痛追赶队伍,一晃一个月时间过去。他偶然遇到当初掉队的战友以及一群淘金客。爽朗正直的淘金客头领齐大爷将魏留在身边,更帮助他弄到宝贵的通行证。 在此之后,魏几经辗转,历经苦难,甚至还从齐大爷的女儿玉贞(斯琴高娃 饰)那里收获了可贵的爱情,但是他始终挂念部队大家庭,归心似箭…… …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4,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落枕 说:开启新时期的几部电影之一。戈达尔那里镜头移动是道德问题,那么文革后,镜头移动就是政治问题,新时期的镜头内部调度明显灵活,无论是作战时从人物近景变焦至战场的大全景,还是淘金和被捕后,镜头移动时带来的内部主体的变化,都在反叛着文革时的陈规戒律。大雁南飞北归,河水结冰消融,用诗意的抒情镜头提醒着电影内部时间的流逝。电影中的战士和女性终于可以直白地表达爱慕。革命队伍在影片开场不久就缺失掉了,队伍不再有形象,成了一个过去式的、抽象的情感归宿,新时期以前电影中的军人是通过革命家庭的建立弥补个人小家的缺失,并把个人情感政治化,政治队伍情感化,由此完成革命关系对家庭伦理的替代,那么本片的男主可以说是新时期第一位被归还个体情感体验的军人,开启了以个人情感和遭遇统领全片的新时期电影的叙述方式。
YiQiao 说:三星半//张骏祥在《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在一次导演总结会议上的发言》中着重表扬了影片《归心似箭》主题思想明确、典型形象塑造、文学表现手段借鉴和电影的民族形式树立等方面。//但是我不能完全认同他//从影片中可见的是一种复杂的情形 既有过往的意识形态表达又有略带新式的处理手法 光是强调片面的文学性或是戏剧性对于电影而言显然是不足够的 换个角度想 电影中的场景照搬到舞台上同样成立 那么看电影或是看戏剧有什么区别 观众能得到什么新鲜//或许要讨论电影创作问题 首先要确立起的观念是 “电影是一门拥有独特艺术表达形式的综合性艺术”
洛神 说:其实是很有类型潜质的“山路片”啊。灯光打得真好,后面把革命军人和地母女性都柔化了不少(就是斯琴高娃声音太粗了)。比较有意思的是,一出场不久队伍就打散了,所以自然形成了从集体主义-个人化的过渡,然后又形成了从政治-情感的过渡,包括营救的淘金老大爷其实就是老丈人,非常明显的伦理置换逻辑。ps,79年的电影很喜欢用女性跪着爬山救助共产党的一段情节,来证明女性纯洁无畏的地母品质。这里比《小花》进步的是共产党员可以与寡妇谈恋爱了。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