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狂》是1970年的一部剧情片。由黑泽明执导,头师佳孝、菅井琴、殿村敏之等联袂主演。电车狂,又名どですかでん、没有季节的小墟。这是一个市井的故事,发生在任何发展中国家高楼大厦的背面;这是普罗大众真实的社会,在主流媒体有意无意的忽略中。
影片片名出自电影主人公的口头禅(Dodes'ka-den),一种模仿电车行走的声音。在人的世界里总要发出一点声音指证你的存在。
在隆隆的电车声中,我们看见你的笑容,智障的小六,安详而自得。
来来往往的电车一天又一天,时序的轮回中,普罗大众的每一天都是相同的,无奈而无助,在个体无法抗衡运命的那刻。小六的智障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对于市井中的芸芸众生,活着,有时只是一口气,他们的每一天都为着生计和饭钵忙碌,沉重而又无望。在这点上而言,智障的小六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存在的世界,思考的人因为思考招致的烦忧还少吗?
小六的家母吟诵着经文,一旁的小六合十拜佛,祈祷佛佑其母,此一细节说明了小六的善良和乐观,活在无奈中的底层人民,学习些阿Q精神或者更能面对凄苦的生存状态吧!智障的人和清醒的人,到底哪一种人更幸福?!
两个人的祈佛声越来越响,在无法改观境遇的存在中,留下一个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
智障的小六以为自己是个电车司机,每一天准时在贫民窟的垃圾场边风雨无阻开着子虚乌有的电车,这就是母子每天的生活,噙泪的母亲总是呆呆望着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的孩子,母亲的辛酸只有母亲一人独存。
这样一个题材,黑泽明却用小六家那堵色彩艳丽画满电车的墙,表述着心念中对美好世界的希望,那些天真的蜡笔画是生命在灰暗中对亮色的一种期待,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整个画满淫浸着导演的热忱和理想…
车,是向前的载体;车,是动力的投射;一个未来的念想。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8.0,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影迷点评:
平坦 说:“难道我要拍一辈子打打杀杀的武士片直到死吗?”妄想这应该是时年60岁的黑泽明最痛苦的疑问。能不能拍一部勇敢揭开日本国民伤疤,反映当下社会现状的电影,就做皇帝新衣里那个诚实的孩子,哪怕最后死了,也应当是有价值且无憾的吧?于是,他拍了这部影片。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无主线”类电影,直接损害的就是观影乐趣,当然天皇的初衷就不是讨好献媚。开篇我们强烈觉得家有电车傻儿的妈妈真是无奈不幸,接着看到处于社会底层的日本贫民,男人酗酒懒惰,女人水性杨花,人们除了整日空做白日梦,就是男女偷腥乱伦背叛,每个人都不满现状,但始终没有人真正动手改变,结果恶性循环,越来越差,相反唯独电车傻儿“事无巨细,每日不辍”的真正劳作,病痛之家反倒是最轻松和谐的地方了,麻痹期的日本人时下怎么可能接受这巨大的讽刺呢?于是,黑泽对赌失败了。
炎夏 说:片头启动电车仿佛宫崎骏《天空之城》,全片基调让我想到北野武《菊次郎的夏天》,孩子与吃瓜长舌妇们有《红胡子》的影子。剧本周详,演绎透彻,影片表现力十足。可爱又迷人的市井小民们,心思缜密、神采飞扬的四骑士,如此扣细节如此纯粹如此投入,真赞。黑泽明在推高成就一部电影的诸多因素趋向极致的同时,还能够和以平衡,其视野、审美、掌控力让我叹为观止。(我)在自我教育中熔铸、收获了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等基本层认知支撑与哲学架构,让我倍加珍惜是枝裕和、北野武、小津、黑泽等人。放映前,导览介绍,这部影片遭遇票房滑铁卢并间接导致了第二年的寻短见。不胜唏嘘。如果说《摄影机不要停!》是拍给影迷、影痴的礼物,《电车狂》则是黑泽明拍给导演和具备导演素质并热爱生活人们的馈赠!感谢你,感谢你们!
赛博大象 说:7.5/10。观影前遇到资料馆沙丹先生讲解,十分受益。《电车狂》原来是让黑泽明试图自杀的导火索,因为1967年拍《虎虎虎》被换掉,然后拍这部又票房失利,导致他状态很差。沙丹先生提示,这部电影开启了他后期作品的风格,简言之就是“丧”。可以理解为什么这部片会票房惨败:虽然色彩明艳,光线充足,但展现得却是有如人间地狱的情景,每一个家庭都像是一个伤口,越看越觉得惨不忍睹。究竟有没有必要拍得如此惨淡呢? 他们靠喝酒,出轨,说闲话,自我安慰,压榨别人,暴怒活下去,可是却从来没有(或者没有机会)反思自己的生活,与被嘲笑的智障男孩无异。但智障男孩家里四面墙上糊着的无数彩色蜡笔画,却又似乎暗示着,如果能自得其乐,身为“弱者”生活下去也没问题。善于幻想,在现实中却一塌糊涂的流浪汉让我十分难受。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