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子遇仙记》是1921年的一部喜剧片。由查理·卓别林执导,弗兰克·坎皮沃、亨利·伯格曼、艾伯特·奥斯汀等联袂主演。寻子遇仙记,又名The Kid、孤儿流浪记。影片讲述玻璃匠夏尔洛(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饰)和弃婴(杰基·考甘 Jackie Coogan饰)之间一段笑中有泪的感人故事。夏尔洛在垃圾箱旁发现了一个弃婴并收养了他。等到孩子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懂事。两父子合演双簧,儿子打碎玻璃,父亲就上 前更换玻璃从而养家糊口。夏尔洛带着“儿子”躲避警察的追捕,以免他被送入孤儿院。可孩子的母亲后来有了钱,悬赏找回孩子。有人为钱把孩子从夏尔洛身边偷走,他四处追查也没有找到。疲惫的夏尔洛在梦中来到了天堂。一觉醒来的他,居然发现“儿子”跟他的母亲就站在自己的眼前…… 本片在1978年巴西《标题》杂志评选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67。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9.2,是一部少有的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有了果断看呀。
影迷点评:
室内滂沱 说:CC修复得太出色了,片子里那些砖墙、布料、木质桌椅,都好像能摸到它们的质地一样,快一百年的电影,画质只要清晰到这种程度,人完全是可以穿越这百年时空的,除去艺术成就,史料意义也更为突出了。重刷有两点启发:所有喜剧甚至所有戏剧,本职任务都是表现底层,电影从来都是替受苦人说话的最直观有力的工具/平台,就算是帝王题材影片也要从人物弱的一面出发,人类荣幸有电影;电影自诞生之初以来就是一门大产业,永远都是资金越多拍出来效果越好,这部片虽是卓别林第一部长片,但绝对不是低成本,里面的衣饰、场景、照明看起来全是顶配才能这样栩栩如生,哪怕是卓别林,其光芒也得用钱来托的。片尾梦境那场比《野草莓》还早那么多年,飞行镜头也真是不得了。音乐棒棒棒棒棒棒棒!不看画面光听音乐就能把人听哭了。
赱馬觀♣ 说:虽说笑中带泪,喜中含悲,可默片到底更适表喜,而不善释悲。因为电影(无论有声默片)中的笑声,通常是指观众的反应,角色自己并不发笑。悲却不然。苦戏几乎都是先发于内,后及于外。很难想象角色未放悲声,观众就已啜泣连连。默片偏偏无声!等于缺失了银幕上下互动机质中的重要一环……基于此,旧影回眸本片会更喜其“喜”:1一旦抱起就再也甩不掉的婴儿(自荣兼自贬)。2借邻铺的睡手摸出自己身上最后一文钱(苦中作乐)。3父子携手打弹弓修玻璃。只是破窗的人家招谁惹谁了?……发现没有,以上三款还有一个共同点:即使搁在有声时代,它们也几乎都是沉默无语的角色行为,也就意味着扬长(喜)避短(声)的功效发挥到了最大!
Lycidas 说:重看@Teatro Verdi 电影本身的伟大无需多言,Chaplin举重若轻的流浪汉表演,简洁高效的细节设计和几近新现实主义般对贫困的呈现令人深深折服。但Bologna这个修复版画面太过干净光滑,显得很不自然,不喜欢。Music composed by Charles Chaplin, in collaboration with Eric James; Restored, adapted and conducted by Timothy Brock; Performed by Orchestra San Marco, Pordenone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