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是1977年的一部剧情片。由阿伦·雷乃执导,德克·博加德、艾伦·伯斯汀、约翰·吉尔古德等联袂主演。天意,又名Providence。影片主角是一个78岁的英国著名作家,他身患重病却仍然酗酒成性,口不择言。夜晚不时陷于噩梦的缠绕中,令他想入非非,一边琢磨着他最后一部作品的情节构思,一边回忆着他的往事。于是,噩梦、他的想象加上往事的回忆相互混淆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他作品的故事框架。 影片将文学创作的过程跟幻想、愤怒等融为一体,制造了一个精致的弗洛伊德哑谜。这是雷奈的第一部用英语拍摄的影片。剧本比较拗口罗嗦,有较重的文学味,影片被认为是雷奈的杰作,博加德的演出尤为精湛,但一般观众可能会觉得单调乏味。 Clive Langham (Sir John Gielgud) spends one tormenting night in his bed suffering from health problems and thinking up a story based on his relatives. He is a bitter man and he shows, through flashbacks, how spiteful, conniving and treacherous his family is. But is this how they really are or is it his own vindictive slant on things?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8.2,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影迷点评:
马雅可夫斯基 说:开头还以为是布努埃尔的作品,但往后走雷乃的作者特色就逐渐凸显了出来,文学作品成形的影视化难度并不低,由想象到笔尖,是一个不可言说的奇妙过程,雷乃在本片中用自我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来匹配了写作小说中发展脉络,并反向的展现出作家本身的隐秘之处,在混合了现实与虚幻的过程中,雷乃还加入了不合适片段的涂改,进一步的打乱了剧情的发展,但却直观入微的展现出作家的心理历程,在后面陡然一转,现实与虚幻发生了调换,一切的行为有了不同的现实注脚,在已有的内容中又扩展出来一个真实的空间,形成了与书中内容的对照,还为潜意识心理活动的形成做了解释。开篇的作家声音突然插入,演员的略微停顿,造成了一种超现实感,这个由声音和画面共同打造的蒙太奇,实在是一种创新,这种上帝视角的话语,并非是为了辅助画面进行解读,而是书写画面的笔。
冰红深蓝 说:本片斩获1978年凯撒奖的7项大奖,如此文学化、精妙、暧昧的作者电影,而今却难有与之匹敌者。雷乃将作家一天晚上头脑中的创作历程搬上了银幕,影片就在他的幻想、病痛、回忆和呓语间游移轮转。界限模糊的套层结构,作家的第一人称全知旁白不时充当着评论、提词或直接干预叙事(转场、修改情节)的作用。虚构的角色多次突然忘记自己刚说的话,场景猝然变更,人物也常常无来由地忽聚忽散。虚构故事的内核是婚外情三角恋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故事,并不算复杂,但形式结构上呈现得迷幻而雅致。最后1/5突然切为白日现实,原来几位虚构人物都是作家的亲人,在花园生日宴上相处得融洽和谐,当然,内里曾经的龃龉裂隙或许依然暗自留存。影片由此严肃地探讨了创作过程中的挣扎与曲折、作品与现实经历(虚构角色与人物原型)间的微妙关系。(8.5/10)
Gus 说:以作家进行文学创作为载体的影像的解构。一些有意或无意为之甚至矛盾的行为,才令人意识到导演的“设套”,到最后宴会部分才会恍然大悟——老人恋旧与内疚的回忆对现实直接的影响,也就顿悟老人叫他们不要说告别的缘由。从父子谈话可见童年经历对人影响的重大,可以用弗洛伊德理论解读;还可以看出克洛德的风度翩翩与妻子的交好,但老头子才是说着“F”word的刻薄老头,所以这又是一个悖论了。以及自我否定、道德语言、资本主义的辩驳等等。回忆的伤痛永比新伤更痛,但如果一切都是他的黄粱一梦呢?重看可能会汲取更多信息。8.5/10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