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是1978年的一部剧情片。由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执导,克劳斯·洛维奇、安德烈亚·费雷奥尔、德克·博加德等联袂主演。绝望,又名Despair、Despair-Eine Reise ins Licht。上世纪30年代,一家德国巧克力厂的老板是俄国人,面对婚姻和事业双重触礁,万念俱灰。他幻想脱离自己的生活,如同灵魂出窍似的从旁观察自己。当他看到一个街头流浪汉时,那人在他眼里跟他自己长得一模一样。为了“互换身份”,他杀死了对方。
本片跟法斯宾德其他作品有很大差异,他采用了知名编剧的剧本,而且还是改编自纳博科夫的小说。精彩对白似乎集中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影片大胆、俗气,曾遭到广泛的恶评。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5,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马勒克纳维奇 说:这部根据纳博科夫小说改编的作品可谓将小说中的“镜像”之意与法斯宾德最擅长的“镜面影像”实现了水乳交融。法斯宾德通过大量镜面、玻璃的隔离影射赫尔曼的人格分裂,认为流浪汉像自己是赫尔曼将分裂后的人格进行实体化的妄想,而杀死流浪汉成为赫尔曼剿杀母体实现人格转移的最终步骤。作为一名狂妄的同一性追求者,赫尔曼在这个过程中不休止地将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抹去,使其成为“自我”影像的复制品。但颇具讽刺的是,赫尔曼的“天才计划”最终被一枝小小的手杖打败。其实本质上打败他的不是手杖,是“不像”,是人格镜像的不对称。明明不像,却以为像;明明不是,却自以为是。由此可见,真正的绝望并非事实打击,而是自己所以为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嘲弄人的幻景。这正是赫尔曼悲剧的根源。另外,饰演赫尔曼的鲍嘉演技堪为惊艳。
brennteiskalt 说:法斯宾德的电影永远是关于凝视的。他的角色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什么,可他不给你看这些人究竟看到了什么。《绝望》这部因其复杂性而被低估的作品说的正是主体看到的东西与实际之间的差异。显然,纳博科夫的原作利用男主角的伪双生性来强调主体的自我欺骗。而法氏为这一故事上再添上了社会历史层面,富有的资产阶级男主角在谋杀戏中完成了角色的交换,他杀死了从前版本的自己,成为了纳粹时代最可爱的人。
秦诺诺 说:对生活的不满导致赫曼精神异常,继而出现幻觉,总能看到另一个自己,最后将这种幻觉投射到了其实外貌和他毫不相似的流浪汉身上,或许是因为他太想摆脱自己的生活想获得另一个身份才会那么疯狂。影片前半段还是含有很多的政治讽刺后半段节奏加快,结尾的台词很点睛。PS博加德几乎每部片里都失魂落魄的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