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白昼的恶魔

白昼的恶魔》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華原朋美.

2019-06-03 08:01:34

日影史补遗;大岛渚赋予四人组不同于田村孟原著中纯粹的爱欲-虐杀关系,转以人性道德的沦丧与情感塌陷作为日本战后社会风貌及政治境况的隐喻。影片既非致力于强奸犯的行罪过程、情态演化摹绘或动机挖掘,亦非警员侦查办案的艰辛详述,而是借由大篇幅的冗长互白呈现两个被害人之间的心理纠葛、直接对接至60年代社会主义改革运动挫败下的民众失意症结。1、大岛渚的两性观:男强/女弱/欲欢/殉情。2、通过人物心绪活动进行片段式闪回推动叙事开展。拍摄对白场景时,以失去方向感的摄影机游移运动及偏离中心的面部特写循序切换外化焦虑意识。3、恶魔重叠阳光,恐惧吞噬灵魂。(9.0-/10)

吞火海峡

2011-07-27 21:14:54

心上人的假死赋予了英助物化社会人的契机,使压抑于平庸的他跨越了羞赧自卑等行动障碍。在源治尸体的直面下进行的奸污,既完成了影响至深的能量宣泄,也实现了对竞争者的彻底报复。爱情追求幻灭后质变为白昼恶魔,并将此种模式作为生命升华仪式,以发条橙式的欲望推动不断重复,直至最终的虚无。【8】

品客

2013-05-28 19:15:21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复杂的人物关系,推动关系展示递进的片段式闪回分布的恰到好处,与电影当下的时间线相辅相成。值得玩味的是四个人物所代表的政治隐喻:源治代表了政治家(或共产主义者?);松子代表了知识分子;但由于对日本60年代的社会背景不了解,我无法推断志野和英助在影片中所代表的群体。

阿尔法

2013-01-21 15:58:03

这里不同于《公民凯恩》的根据每个人的回忆,对主人公心理进行层层的深入,那样的设计感太过于强烈,观众会质疑,为什么每次通过不同人的回忆会对凯恩的生活更加的透彻了解。而这部电影却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这种设计感,而是通过情感去带动剧情。在警察对这个事件的逐步了解和深入,志野心中的秘密也一

鬼腳七

2011-02-15 23:58:41

又一部大岛渚早期。还是有很深处的现实探寻,镜头很简洁,干净利落。人物设置很有种符号性和宿命感,追溯的剧情也铺陈出神秘的气氛。大岛渚毕竟越来越成熟越强烈。

石墙

2011-09-02 02:47:50

最后活着的人志野只是以见证人的身份贯穿全片;“白昼的恶魔”这个形象也只是一个特例和偶然。这些才是大岛渚一贯的表达:对现时政治软弱无力的男人(源治)和沉湎于情欲无法自拔的女人(松子)。如果大岛等到自己的美学风格成熟后再拍此片,那种趋向死亡的意味可能会像感官世界一样摄人心魄。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