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孩子王

孩子王》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莱尼圆

2010-01-19 18:32:12

阿城作品改编。反思生命和文化的冲突。知青在文革期间当小学教员的经历,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乃至一般的思想――工作方式进行了深层的反思,批判。否定了那种刻极的,模式化,甚至是禁锢人们自由创造的教育方式,喊出了“脑袋在肩上,文章靠自己”这一虽则古老,但却有现实意义的道理。

未亚

2017-06-07 00:06:05

终于补看。有一天和朋友聊起当下中国电影的症结何在,我们一致认为是所谓东方灵性的消散。人的概念慢慢地在追求理性的道路上符号化、规则化,不再敏感,渐次钝重。中国电影的今日,其实更根源的东西,与文学、电影都无关。第五代电影人的时代真是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做一件事就闷头做到极致,善哉。

大觉老狗

2013-08-20 17:30:49

为了能准确抓住人物的形体状态, 谢园在第一次拍外景时三个月没洗澡, 第二次拍外景时两个月没洗澡, 为了把皮肤晒黑,他脱了两层皮。这些个第五代,总是少不了文革和乡土。这时候的陈凯歌多么的张艺谋啊!个人感觉是陈凯歌最好的作品,但是这里面又有多少顾长卫的功劳?8.2

陆支羽

2009-02-02 05:43:39

红色调的黄昏图景。意象化的剪影图穿插在叙事中,人与树、树与土地的对视。摄影上呈现出大片大片的天空留白,或而昏黄,或而通红;或而清雅,或而凝重。

哪吒男

2020-03-10 23:12:29

陈凯歌自己渺小的时候 他的电影就伟大了

方枪枪

2015-01-04 15:47:00

阿城小说,《棋王》第一,《树王》第二,《孩子王》第三,改编而来的电影也是一样,《棋王》比《孩子王》要好。当然,顾长卫的摄影还是要加分的。三分半

孟浪

2017-03-22 17:08:12

比起《黄土地》,此片更为精妙的体现了陈凯歌早期“思想哲学”电影的核心特点。从影片题材来看,很多人会误以为陈凯歌只是简单地关心农村教育问题,其实本片更多的是体现生命与文化构成的一种对立关系。山上的野火、流动的云彩、放牛的孩子和走动的牛群,一切富有生命力的东西都是无声的。而写字声、唱歌声、读书声,则代表了有声的文化。无声的生命是生动的、有活力的,而有声的文化则成了无声的、僵死的。反复出现的字典,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夜读字典”的段落集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1987年,本片带着陈凯歌的殷切厚望参加柏林电影节,结果代表第五代终结的《红高粱》捧回了金熊奖,而本片获得的只是记者们略带调侃的“金闹钟”奖。强烈的精英意识说教和文化哲学,将陈凯歌的“思想电影”送上了终结之路。

荒也

2015-01-20 02:02:05

若没有那些过多隐喻和象征《孩子王》可算得上满分电影吧。和侯孝贤电影中的远景不同,陈凯歌电影中的人物被风景融合吞没,静止而被动。这却是和山水画特征相似。《黄土地》中的低角度摄影,黄色土地的肌理充满画面。而此片的背景多是一大块或白或黄的平面,抽离模糊掉了现实。

时间之葬

2012-02-10 18:27:16

-为什么不按课本教?-没用。

缺德梅

2018-10-01 19:20:35

8.4 故事很大一部分得力于阿城,电影确也还原出对弊病的反映,但是和这种木讷、朴素、机械中带着灵性的感觉相比,只着眼于其中的教育问题或者政治批判,才是小家子气了,这和我对原著的感觉如出一辙,除了大量定位长镜把节奏变慢之外,其他的感觉都和原著像极了。那一段著名的写父亲的作文,让演员用不标准的普通话略带生硬地朗读出实在太过适合,这才是影像较之纸面不同的地方。摄影和音效共同营造、开辟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却不空洞,反而洋溢着感情。 那片饱受创伤的黑板竟如海洋一般蓝,与深山绿树、氤氲雾气相呼应,成为现实主义中的抹抹梦幻。

左胸上的吸盘

2006-04-04 15:31:25

陈凯歌这辈子的巅峰,《黄土地》被吹的意义大于实际,《霸王别姬》这种三俗故事受众面比较广,《和你在一起》中规中矩,其它片子不入流。只有这部孩子王老实牛逼

九只苍蝇撞墙

2015-05-20 23:11:14

4.5。好长时间没有看过画面声响这么舒服的中国电影了。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演员都动人,不需要任何符号象征作为媒介就能嵌入感性最深处。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