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9”条评论

影迷点评

Ou

2019-12-20 21:02:10

整个一《大象》,从群像坍缩至暴力事件。不断的开门关门提示作者幽魂的存在。后半段有点琐碎了。

心生

2014-11-09 22:32:58

记录片的力量实在强大,拍摄者完美地做到了毫无存在感

皮陀

2010-08-11 15:02:45

8,3个小时的粉艳街影像,前半部分是一群即将成年的小子丫头们百无聊赖的生活,嬉笑打闹,纠结于对象与工作。后半部分则是几十年生活在粉艳街的人们在面临旧屋拆迁时的百态。影片的最后,拆迁完毕的粉艳街白雪一片,似乎从来不曾属于那些祖辈生长在这里的人们。

pallaksch cat

2017-11-10 05:54:35

这就是我记忆里世纪之交的东北,就连混有尘沙的干冷日光也异常真实。艳粉街消失在深深的雪里。

琧婯

2010-11-02 21:02:02

艳粉街年青人的无所事事和打情骂俏很有意思,最后老街区的推倒与仅剩下的钉子户的坚持结尾很好 总的来说这是三部分中最流畅的

晚不安

2019-12-21 02:05:53

比双雪涛笔下的艳粉街更生动,比贾樟柯镜头里的《小武》更鲜活。《铁西区》三部中私心最爱,因为那种更切近的生活的滋味,也因为有非常稚嫩的年轻人在为爱和生计奔波。孩子们站在脏冰上激烈地对骂,而只比他们大了一点的青年们,汇集在洪祥商店里,他们听伍佰、王菲、张信哲,念最蹩脚的情书,却穿皮鞋,打扮得像三十岁。他们浑然不知未来在何处。 有失焦,有抖动,有“穿帮”,但这些技术瑕疵不是最重要的——王兵拍到了冰天雪地里的苟且和热烈。而就是在这一部分兵荒马乱、人心浮躁的拆迁狂潮里,我第一次意识到《铁西区》是一套关于废墟的电影——工厂,艳粉街,铁路,在世纪之交的迅速陷落。《工厂》是安静的山崩,《铁路》是无尽的虚空,而《艳粉街》是永远的黑洞。在贫穷、黑暗和寒冷中,那些亲爱的人们被吸入生活,纷纷扬扬地离开了。

張阿拉丝裤

2020-09-15 19:48:35

一群群闲的屁哧哧的小年轻儿在屄破屌散的重工业住宅区的日常,未成年人的脏话,成年人的闲扯和牢骚,老年人面对破败的倔强依然只是鲤鱼打挺,埋了吧汰的胡同街道,跟黄片差不多的画质,体质崩坏后的余震波及了他们我们直到现在。

cnniuge

2017-02-19 00:00:56

中集178分钟,x、x你妈、x样的,累计出现约1000次;那封女孩子写的别字连篇的分手信,在嘈杂的小卖部被大伙念出来,有些心疼;最后拆迁的艳粉街漫天雪地,是想象中东北的模样。

Sylvia

2018-07-30 23:18:08

“中国最好的电影都是纪录片”——这话真是一点没错,这片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地上,创作是被无限箍紧箍死的,而现实却在各个层面上极其有活力的拓展着人认知的上限与下限。真的不用再去创作什么了,像王兵这样把镜头一架,无限接近生活就是最好的作品。当然,他找到的时机和凝视的视角的确是上帝的礼物。

梦原望

2020-10-10 16:43:05

片子中的那些年轻人如今也都是中年了吧,说实话,都是很可怜的一群人,赶上了一个悲惨的时代,想实现跨越阶级也无能为力,只能任由自己这么无所事事,醉生梦死下去……我爸那些同事就是这一类人,你可能认为他们离你很远,但对不起,这种人在中国可能还有很多很多,而且不仅仅是在东北,扪心自问一下,在物质文化极其丰富的今天,我们之中又有几人敢保证自己将来不会成为片子中人的模样呢?也许你比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但最终的结局,都是不变的,说的话,做的事,都一样的空洞,一样的无意义。如今的中国早就阶级固化了,新一代年轻人能勉强活下去已经是一种奢求了,哪还敢求什么阶级跨越呢?

乔大路

2011-09-02 21:39:42

176分钟,依然是刁钻的镜头,电影中一直有一条隐线:老一代被辞退,离了厂,没了前途,未来是茫茫一片,年轻人无所事事,提及理想纷纷闭眼耻笑,未来亦是茫茫一片,在理想溃败的年代,一切正常也显得怪诞。铁西区,毋宁说是中国文化、甚至中国社会的缩影。

乌咪

2011-10-28 15:17:25

国产纪录片《铁西区》我是慕名已久,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除了怀旧的感觉,一是感觉影片太长了,二是觉得东北人太爱讲粗口了,男、女、老、少几乎个个满嘴脏话,汗~~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