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Gaiseric

2017-12-21 17:45:11

不得不感叹苏联这样一个甚至比50年前中国还革命的的国家仅仅是在人身自由和外交政策上对外封闭,而在本身就博大精深的文化上,完全没有破坏,而是不惜无收获的尽举国之力发扬文化, 一个国家不怕穷,也不怕外交孤立,就怕文化被毁,希望中国可以好好反思一下现在的电影形势是怎么回事

平黑

2021-05-16 00:00:54

20210515俄罗斯大师展——这世界上可能有两种史诗电影,一种毛子的,另外一种不是毛子的,特殊时期背景(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有了)下的不计成本的拍法,恢宏的特殊拍法的战争场面,华丽的服化道,完美的选角和娜塔莉,一言不合就乱飞的摄影机、叠影、双屏、三联画各种炫技;另外,总体感觉这电影还是有点怪,可能主要原因在于,即使是已经知道电影改编自小说,但是我还是对于电影手法方式缺乏表达下我的耿耿于怀——各色人物的内心独白、几乎未停止过的旁白,甚至还有橡树和狼的独白,如果不是电影感表现方式的匮乏导致的如此多小说式表达方式,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理由了。 相比较《我是古巴》和老塔,感觉还是差点意思。

欢喜陀

2018-09-02 03:26:39

邦达尔丘克导演的战争戏集荣耀、勇敢和反思于一体,灵魂与军乐一起在天空激荡,从安德烈躺在军旗下被拿破仑称为“荣耀的人”,到莫斯科保卫战中发疯的炮兵和残肢断臂的伤员,荣耀的安德烈还没出战就被流弹击中,他的悲剧既是因父之名,也是时势使然。托尔斯泰的哲学可能结合了西方神学和东方的自然无为,灵魂飞向太空是为了接近无限的神,虽然我们都是神的子民,但在战场上也是死生有命了。从亚历山大大帝到凯撒再到拿破仑,都是一场趴体一场战争游戏,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说,都是进步向落后的输出革命,但是输出革命总得有人承受,就像正义的拿破仑工业革命军团在莫斯科烧杀掳掠,对于处在乱世的人来说,只能落得家破人亡,所以托尔斯泰说拿破仑只有虚伪的“大爱”,如果战争不可避免,至少不应该塑造战争英雄。

黄小邪

2019-05-26 22:54:46

社会主义国有制片厂时代才可能实现的鸿篇巨制,气势恢宏。小说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场景:1.安德烈初次在战场劫后余生,听到的宁静与看到的天空;2.万念俱灰的安德烈在深夜听到楼上的娜塔莎描述月夜之美,充满对生命的憧憬,激发他重视生命的意义。可惜两个场景的沉思感,有点被过于活跃的摄影机运动与过于戏剧化的音乐冲淡。片中超验的精神与智识世界,都是通过男性人物主观视角:安德烈,皮埃尔,甚至娜塔莎的弟弟。整体而言,邦达尔丘克与同时期另外几位苏联导演而言,在手法和控制力上不能算克制与上乘,甚至有点混乱纠结,甚至战争场面的呈现也有点如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但对于战争对人类肉体与精神与文明的残忍破坏,有很深的感慨,莫斯科空城,圣彼得堡围城,“二战”的血泪历史对六十年代的苏联人来说还记忆犹新。

无涯子抵制修音

2016-12-02 20:46:55

这个逼装的我给8星。。。应该看做和苏联时期拍的卫国系列大片的一部。。。用来弘扬伟大的斯拉夫民族而拍。。。如果不是的话就不知道这片啥意思了。。故事一头雾水只有角色没有人物。。。那么多人物就像个空壳子在里面程序化的出现。。。片子更像是一组组超级镜头组合带来的超级视听盛宴

cliosong

2019-07-24 16:42:28

(9.0/10)1966年邦达尔丘克版,423分钟CC版。这可能是文学名著尤其是战争与和平这种规模的作品小幅度影视改编的范本了,在保留原书主体脉络乃至大量细节的基础上使用了电影独有的表现形式,使它仍能独立地存在于另一种艺术形式之中,既没有跬步不前也没有喧宾夺主。只是原书的体系太过庞大,改编后若看作是三大主角和一场战争四个部分的系列剧还好,再进一部压缩为一部浑然一体的电影相比不大现实了。奥斯特里茨和博罗季诺两场战役堪称数字特效时代之前战场再现的巅峰。战后背景下那些太浅显的俄罗斯民族情结表达多少比托翁原有的宏大格局降了几格。个人影史百佳候选。

汪金卫

2020-09-11 20:14:48

【北京电影节展映】2K修复版(疑似转4K)。苏联倾举国之人力物力财力拍摄的四部七小时的史诗巨作篇章,也是极难得的大银幕观影体验。尤其是摄影最为震撼,在那个没有斯坦尼康和无人机的年代用70mm胶片以轮滑鞋、吊索、航拍等手法拍出了不可思议的惊人调度,片头之壮观、舞会之华丽、战争之宏大、焚城之混乱皆很突出。三位主角出色地演绎了战争中皮埃尔、娜塔莎与安德烈那轰轰烈烈、如伏特加烈酒般的炽热情感,举手投足眉目凝视间尽是浓浓深情与深思。体现了巨变时代洪流下个体的主观选择、反抗与坚强,令人动容。剪辑视角很有诗意的意识流色彩,橡树、彗星、皆是人的内心所向。导演甚至加入了自己心脏病发后的濒死幻觉体验。战争篇幅过长且大而无当缺乏细节,片尾遗憾地落入了宣扬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口号中,削弱了主角们的感情故事线。四星半

451½°F™

2018-12-04 14:57:07

大体上可以看做是 「诗电影」的扩大化,重点还是聚集在几个主人公个人理想与现实、爱情与心灵挣扎的过程中,情感戏诠释如同琼瑶剧,而战争场面虽然有国家无制作成本限制,但是在调度和呈现上却混乱过多,唯有在第三部展现战争全景的平移镜头非常牛。

柏拉不图

2014-09-21 22:08:21

没看过原著的人一定会被影片中的宏伟场面和娜塔莎的美惊到,但也仅限于此。这部小说真的很难被改编成电影,尽管六个小时最终还是浮光掠影。大量浮夸的主观镜头生生的把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改编成了意识流作品。

Panda的阴影

2020-12-02 19:19:11

慕名已久,终于观影。1.未看过原著,想借由电影来了解这个故事。哪知前两部分看完,对某些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一头雾水,于是便去查看故事简介,回顾下剧情,再继续观看后两部分;2.看到那些人山人海的画面,叹为观止的同时,感觉也看到了昂贵制作经费的去向。在缺乏特效的年代,动用如此之多的人员演绎那些场景,实在是难得的厉害。不过庞杂的战争场面,缺乏线索人物的引导,让「对相关历史所知甚少、不太了解来龙去脉」的我只是观战而没有代入感。3.时光网:影片拍摄耗资高达5亿6000万美元,堪称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影片拍摄得到了苏联军方的大力协助,甚至军方试图让片中兵力尽量与实际战役的参战人数基本相同。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为动用临时演员最多的影片之一,超过本片的只有1982年的《甘地传》,参加该片拍摄的临时演员多达30万人。……-12105

酥梨睡時

2021-05-22 21:37:24

俄语系老学姐补课ing。今日俄罗斯影展看一天。如同健身一定要办卡,史诗一定要去电影院:不花钱你就胡乱暂停快进和聊天,对得起皮导吗?!自带护目镜本片我打五星。感情线方面,皮埃尔vs安德烈,我坚定站胖子。不过胖子开挂得有点过分了:继承遗产,迎娶白富美(不是),现场学决斗规则速成立马打败男小三陶洛霍夫;嫌自己不再是自由人呢老婆就很配合地便当了;战场不死,被俘免刀,最终熬死老友迎娶女主……虽然一通吐槽,但我是喜欢皮胖的。女方最喜欢的是玛丽亚,但谁能告诉我她的感情线去哪里了?好了,细节放一边。跟傻白甜恋爱脑娜塔莎相比,玛丽亚知性又优雅。当然,娜塔莎也好,安德烈也好,别人说他们演技浮夸独白尴尬我是不承认的,因为那很俄,老学姐表示就是这个味儿正。好了,最后赞一下炮兵、炮灰、土豆达人,他们演技全场最佳。

JeanChristophe

2019-07-27 22:35:07

《战争与和平》是我最爱的一部小说,故对本片的评价难免更受其外的因素影响. 尽管它探索了几乎不可尽数的诸多技法――(声音)叠化、分屏、动作匹配剪辑、极快速的跳切,漂亮的轨道镜头,几处近乎费里尼式的调度――影片依然有佳句而不成佳章;关键原因在于它采用了一种少见的笨拙形式:某种"连环画电影"――通篇依赖原文旁白推进叙事,配以宏伟丰富的画面或是角色们若有所思的表情(第三部结尾的照片集朗诵尤其如此),这展示-解说的模式在大远景大规模的人群调动下像极了一套社会主义特色的文艺汇演,而消解了影像本身的力量,唯有第四部莫斯科大火一场凭借推向无度的混乱跳出了这一窠臼. 不过应当承认的是,在如此巨著的文本厚度之下,本该作为"前文本"的电影确实难负,而注定只得沦为民族主义者自恋的文化宣传品.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