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乡愁

乡愁》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Cory

2016-06-19 23:47:06

诗人与翻译的相遇是一则关于不可译性的寓言。影片最终暗示了俄国诗人戈尔恰科夫与意大利疯子多米尼克的同一,呼应了开篇即给出的答案——沟通之为可能,不在于地缘的亲近或语言的共通,而在于对超越性的共同渴望。乡愁之乡也远非国族意义上的故土,作曲家之死恰恰构成了这种狭义乡愁的反题。

火娃

2013-08-13 13:17:05

8.0/10。看完了,没快进!震撼的乐曲、游魂附体般的黑白影像和镜头移位,宗教、历史、文学艺术及存在主义的思索,像是安哲的怀乡主题,自焚一段同质《牺牲》中的烧屋,塔神的电影看的就是一种灵魂释燃的境界。前半部几近五星,可惜后面由于多次被打扰导致看得有点泄气,最后下雪一幕如史诗般沉重!

大青山

2017-02-13 23:37:58

到不了回不去的才是乡愁,得不到猜不透的才是信仰,这两种情感似乎能巧妙的融合起来。除开一些依旧惊人的场景意象和神一般的调度,并不喜欢这部片的处理方式。尤吉尼亚露骨的欲望象征,多米尼克的演讲和安德烈最后艰难地点蜡烛,极其形式主义的、几乎是把道理铺满屏幕地来讲,背离了老塔的美学观啊。

Eco

2014-01-27 20:13:53

突然能理解蔡明亮电影中的一些手法,比如缓慢的要死的节奏,压抑的叙述手法,对身体局部的特写,眼泪。这明显是在模仿塔可夫斯基,只是蔡给人一种疏离感和压抑,而老塔给人一种诗意。人物动作缓慢,喜欢拉、摇镜头,莫名伤感留下的泪水。对人类的关怀。最后音乐响起、焚烧、戛然而止,点蜡烛穿过池塘。“《乡愁》这部关于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影片的核心部分,整个是由半现实、半梦呓交织构成,现实就像幻觉。而幻觉也完全像是现实,老塔在此之中抓到了最根本的核心。乡愁就是对两个无法融合的世界的忧思。”

电个爆炸头

2017-05-09 09:58:03

和你一起看的第四部电影,漫长的自习室夜晚,在疲惫里度过未眠的48小时,又充满着爱。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9-02-22 18:05:11

信手拈来的完美构图,无数长镜头串起的乡愁。塔可夫斯基将去国怀乡的复杂感情和支离破碎的回忆都放进了这部电影。雕刻时光。

津五渡

2018-10-31 23:14:26

越来越像呓语,也是越来越深的乡愁。诗歌是不能翻译的,可乡愁却是共通的。失去大地的天空,虽然自由,却也是灰蒙蒙的。谁才是疯子,在破碎的现实与梦境之间,蜷缩成真理。另外美丽的苏菲玛索是不是在安东尼奥尼电影里极致地致敬过片中女主。

Derridager

2017-08-27 23:16:17

诗是不可翻译的,塔可夫斯基明显在说[乡愁]是不用费力去解读的。其实跟我最初想得不一样,说是乡愁其实不如单说是愁。看的途中会觉得有些形式主义,比如著名的持烛长镜头和自焚,但是诗意会冲解掉,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诗意在作用。所以我看乡愁,正如站在雾中的人转头仰望升起的太阳。

宅拾叁

2014-04-20 17:30:45

塔可夫斯基的大学剪辑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吧,应该是挂了四年,补考也挂了四年,清考估计也没过,有学位证吗导演?

圆首的秘书

2015-09-14 01:09:10

忍不住怒吼一句,乡愁真是太好看了,真的是个奇迹!每一帧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每一个场景都像是一场肃穆的仪式。睡?不会睡,完全被吸入,彻底的沦陷。为拯救世人而牺牲,诗人与疯子互为表里的镜子,潜行者中一再出现的水屋……乡愁是塔可夫斯基的百科全书。蜡烛,倒影,教堂中的故乡……

Vini_Kazma

2012-05-25 15:18:11

塔可夫斯基在流放中拍摄了《乡愁》,并将这部电影献给母亲,作为对母亲的怀念。

Honigsenf

2019-05-30 22:28:07

在一种巴赫奥芬所言的“乱伦”世界里,物体的本义和其象征义是断裂的,乡愁是失序的补偿——婴儿指向母体的依恋,缺席的太太有类似圣母的面容,背井离乡却背负标签的异乡人,对比常人的精神失常者,译本无法回溯的母语诗歌,镜中看得见却拉不出的自我,年轻人与老人男人与女人健康者与残疾者...…世界上的混乱可以用一种“偏离”来解释,我们曾在仍在将在回溯之路上,但人类真正称得上怀有“乡愁”的地方却仅有一处,那就是永恒被逐出的失落天堂。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