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是魔鬼》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德卡的羊

2020-10-07 13:45:23

80/100,布列松电影对于图像总有着非常明确的取舍,没有着力点,更多的局部代替了全面的观看,但声音仍是充分的。人物的情感被摒弃,仅仅在多样主题的迁移中绘制一幅末世图景,虚无到这般地步,很可能是非人类!

Himmiko

2013-01-13 21:15:53

我确定THE DEATH OF A NANCY BOY的IDEA来自这里 布列松把一种虚构的眼泪去除了传统虚构戏剧的媚俗和表演性,放进冰箱里慢慢冷藏至冰状作刀 再慢慢地捅进你的心脏

峰峰峰峰

2014-05-26 19:30:01

主人公在不停的寻找生命的意义,从宗教,从政治,从爱情,其间又涉及了很多人类破坏,污染毁灭环境的东西。在寻找的过程里,那个男生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想的越多,越没意义,最后只有去死。

Black Tulip

2010-11-09 20:24:48

不要去質問生命的意義,這樣的質問本身就沒有意義…

寸言土

2007-05-10 13:06:00

存在主义的表达,反思得过于赤裸和表面,难以掩盖电影欠缺形式化重构的缺陷。

介意

2020-03-01 15:07:34

@Metrograph. le sillage flou de l'esprit qui pèse

5 in the mor

2021-01-31 10:40:44

故事设定在战后的法国,作为二战最大的受害国之一,法国人对战争的恐惧由来已久,真的是导演自己少有的参照时代进行创作的电影,总有一种把人物推向孤立的边缘感,距离感。

琐碎与瞬间.

2021-04-29 23:47:06

相比起文德斯在《柏林苍穹下》中将观察巡视意图物化(外化)为“缺席的”天使,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摄影机极大自由度,使摄影机缓慢沉重穿行于人世的极具德意志肃穆气息的做法。布列松则更具现代性,其并未以某个人物作为核心视点进行社会观测并以此获得统领全局的俯瞰视角。而是将冷峻的审视观察植入影像内部的环境地景中以生成一种逼仄与间离相耦合的核心气质。在某种程度上说,布列松影像中的“环境语汇”成为了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人物的纯粹意志。其固定镜头下人物机械般地入镜与出镜、身体局部特写对主体性的肢解以及布列松作品中一贯的僵直迟缓的造型姿态一同被黑洞般虚无庞大的地景形塑捏合而出。而《很可能是魔鬼》与《钱》可能是布列松这一方法论实践最为极致的两部作品。

47

2012-08-08 13:00:22

漂亮的脸蛋上一幅幅活死人的表情。很难说他们是在表演。每个模特都很瘦,但瘦也符合布列松的风格。好像任何部位多一块脂肪都会妨碍镜头的简洁。

己注销

2020-05-19 20:48:33

你没从无为中得到快乐吗?得到了,但是明显是绝望的快乐。你内疚吗?内疚?对你自己?从没内疚过,我知道我比其他人理智多了,我绝对知道我的优势。假如我做了,我在世上就是有用的,这会使我作呕。我会透露我的观点,这将进一步困住我,我更喜欢没有出路。……生存权不是活着的补偿吗?献出生命,这也是我能失去的。【用什么主义来分类都没啥意义,加缪那句话最合适:自杀才是唯一严肃的哲学话题】

绿山林的Vian

2013-01-19 22:25:04

3.5布列松的演员永远和橱窗模特一般 政治在他手里一点激进意味也无 留下只是世代的记录而已 就算自杀这样煽动的结尾也可以拍的如此克制而干净 女生都很美好 一片 pale and frail

BRESSON

2021-02-22 13:58:16

4.0。1.一个忧郁的巴黎青年注定要死,宗教无意义、环境无意义、爱情无意义,甚至连存在都无意义。2.68年5月风暴之后,布列松的思考也接近于戈达尔,甚至于主人公的行事动机。3.极简风格省略太多,不少情节需要脑补太多。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