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即兴表演艺术家

2009-03-23 22:05:58

2009.3.23法国文化中心。剧本很赞,画面也好,诡秘的气氛和死亡这个话题很合。

lockinpocket

2010-04-08 16:16:21

波兰道德焦虑派 生活中的导演比作品亲和得多

Virgil

2019-09-15 22:12:50

和扎努西无论如何都隔着距离。同样拍“信仰”相关的大哉问,对比基氏扎努西的理性路线总让我觉得有些隔靴搔痒/无动于衷

[已注销]

2018-06-24 19:48:21

与海明威文本《乞力马扎罗的雪》高度吻合的故事:一个濒死者的死亡过程。区别在于,海小说的死亡带来的是生的启示,本片则是对死亡与宗教的认识。最出色段落是年轻医生的性爱戏,性爱暗含的生命力量衬托病痛死亡的神圣性。遗憾导演未深入如此宏观的议题中来,只是大概描述了“死亡”的这一标题。★★★

峰峰峰峰

2015-03-04 16:51:45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生生死死奈何天,死死生生何索求?

Augers

2017-06-22 00:48:04

1.《生命宛如致命恶疾》和《爱在山的那一边》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贴合不同的主题2.面对生命的终结,上帝所带来的不是解脱,更应是契科夫式的理解.信仰和理解是不同的3.面对不可避免的终极死亡,扎努西根植于生命的价值,通过环球旅行夙愿和不忍卒视痛苦道来坦然面对的态度

陈哈

2015-06-06 13:43:57

准备下了《爱在山的那一边》看。“爱”片讲一个年轻人不知道该继续读书还是去做修士,他向一个偶然认识的老医生提出他的疑惑,老人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片则是说这个得了绝症的老医生。老医生的视角不具备代表性,因为他对信仰,对大家热衷的,追求的,都没感觉。对道德也没感觉。

7级残废

2015-01-04 01:06:18

托马斯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学研究,他的学生成为了第一个解剖的人。此时的托马斯在另一个世界,对于他来说,躯体已没有任何价值,灵魂才是永恒生命的开始,而每一个人似乎都可以从中得到平静。

李可笑

2013-04-10 22:55:14

“Ich sterbe”

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

2017-09-18 13:15:39

哪有那么多向死而生的淡然,恐惧吞噬一切,如同腐烂吞没鲜活,信仰源自逐渐熄灭生命之光的灰烬,却又高于世间繁琐的仪式,它成为弥留之际的鸦片。把能回馈于尘世的回馈,成就爱与记忆,或是他人的另一种奇遇。死亡从来无法战胜,若然可以遇见,我也会选择一杯比床前鲜花更芬芳迷人的香槟。

一棵松

2010-09-29 23:55:04

内科医生得了肺癌,等死的心路历程。曾经帮助别人安乐死(其家属也服用过多吗啡而死)。前妻给了个手机,他说能打给谁呢?“秩序和混乱在斗争,秩序代表着生命”,神父也忙着去活动,不来理他。他自己默默忍受着癌痛。还没死就愿意被医学生解剖,“只是肉而已 ,还怕什么”

李濛Lemon

2018-05-21 17:10:58

一个偷马贼得到信仰后认罪服刑;一个医生找到信仰后对死亡如释负重。“电池可持续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这就像永恒一样长啊…”开头的戏中戏铺垫得很妙,主角对宗教的疑惑提纲挈领。扎努西用极朴实的镜头语言凝视生死,带领观众穿过生与死之间漫长坎坷的灰色地带。片名尤其迷人。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