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乍暖

2020-12-17 00:02:33

6/10。角度很奇妙,拍摄父亲一次次的“假死”来直面死亡。最后的葬礼是个小反转。设计痕迹过于商业而少了私人表达。

typacm

2021-01-26 22:37:17

很实验性的一部纪录片,通过主人公的一次次的“死亡”,来营造一种对亲情、对记忆的体验,同时主角又是本片导演兼摄影的父亲,所以镜头的距离感完全没有,和一般的纪录片体验完全不同。同时本片中关于“死亡”的编排、预言,这些本应是制作纪录片的一部分,变成了纪录片里的一部分,这种实验的效果非常有趣。虽然这一私人影像,为了更好的面对观众,有了一定程度上讨巧的设计,但是传递给观众的情感,以及观看时带来的体验,确实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纪录片。

小茉儿

2020-02-01 04:52:36

staged scenes非常有广告的痕迹,这也是为什么纪实的部分总榨干了观众眼泪,然后扔出一个个猝不及防的反转。导演从家人的角度呈现了阿兹海默症患者从父亲的家庭角色逐渐幼龄化的转变。但那种作为心理医生具备的共情和体贴却一直存在。太多的爱了,我再去哭一会儿…

天马星

2021-01-04 16:41:27

当你渐渐老去有没有想过自己会是什么死法?导演克里斯汀·约翰逊就用电影造梦的方式,为父亲一次次模拟死亡现场,每一次拍摄都是一场告别。

brennteiskalt

2020-12-27 00:48:59

作为纪录片导演的克斯汀·约翰逊显然有着强烈的叙述愿望,叙述行为之于她有着生死存亡的意义。前作《持摄像机的人》与本片中都涉及父母失忆的主题,其中暗含着她本人的忧虑:我作为两位晚年失忆者的后代,极有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我必须通过我的画面来篆刻下我自己的记忆。这种强烈的叙述愿望在涉及父亲死亡题材本片中达到了反效果,她努力涉入画面中,有力地宣布这些画面都是为了我自己而拍,是为了我在未来面对势必而来的父亲之死而做的准备。但父亲迪克·约翰逊本人却是如此出色的一个记录对象,电影中逐步失忆的他在纪实性的画面里如此真实如此感人,而女儿造出的各种《死神来了》式trashy花样死亡方式反到消磨了这些真实画面的动人力量。只有到了结尾教堂戏中,约翰逊的coup de cinema方以简练的手笔直击感情的红心。

私恋失调

2021-01-25 22:22:56

这样的家庭关系实在太暖心了。"父亲"真非常的乐观开朗且感性,跟他是做心理医生有很大的关系吧。导演展现她的家庭给我们看,让我们看到在面对家里长辈老去必须要面对可能的生死离别的无奈之外,好的家庭关系和好的心态能让这情境更温暖有趣。

LOVE PETERS

2021-03-10 14:16:12

导演女儿用一百种“意外”调侃死亡,医生父亲用一次“死亡”调侃亲友,我们究竟需要多么强大的心智和成熟的死亡教育才能淡然至亲的离别,幸福的人到最后都是恋世的吧

巴士底的猫

2020-10-30 15:35:04

既然死亡无法逃避,就想办法跟他和解吧。想象父亲这个曾经无所不能的角色,最后反而慢慢变成了烦人拖累的小兄弟,生命的玩笑真是既可笑又伤心。7

水包酱

2020-10-12 14:52:42

哪怕无数次彩排预演和心理建设 真要到了和至亲至爱天人永隔的时候 生来为人还是做不到有多洒脱 但能拥有这样一段漫长又独特的谢幕告别 对双方都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和福分

不仅凶而且凶

2020-11-14 16:34:09

每次的天堂想象画面都笑吐了

阿蕭

2021-01-17 02:44:06

有許多令人淚目的地方。也有moments讓我開始改變對我人生規劃的念頭。

鸡头井。

2021-01-16 05:41:45

确有相当动人的部分,对于充满感激与爱意的家庭生活的真诚记录的,用虚构的意外死亡和葬礼先描绘后消解对于丧失至亲的恐惧。这是一场属于导演与父亲的亲密游戏。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