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下水道

下水道》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阿丽丝

2021-04-26 22:58:11

大光明这两部都好暗啊。难以想象距离瓦伊达的长篇处女作只有两年时间,他就交出了堪称神作的本片。长镜头运动流畅,叙事性强,群像刻画极其饱满,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有欲望有弱点,下水道内的调度也是一绝,都不知道摄影机怎么架设的。音乐家疯之前看到的那个人梯场景,短短几秒,应该花了不少钱和时间搭建,效果也是真的好,一眼就有宗教画中的地狱即视感。里面几处黑色幽默的剧情twist来的又快又狠。战争没有出现传统意义上的正面火拼,都隐匿在黑暗里,是笼罩在下水道迷宫之上的恐怖阴云。走不出去的下水道,失约的苏联援助,真的太绝望了。女性角色极其出彩。

seabisuit

2016-10-15 03:40:29

起义军的命运好比整个波兰,有着巨大的无力感和耻辱性,混乱茫然的只配在肮脏憋闷像地狱一般的下水道寻找没有的出口,相比黑暗阳光太刺眼了。瓦伊达战争三部曲第二部获戛纳评审团奖,他拍的不是反战电影,而是反国民反当时那个社会。开头长镜疯幻的剪辑密闭空间调度。资料馆波兰影展开幕。

Black Tulip

2010-06-29 14:53:27

与其这样折磨死,还不如去战死。 / 苦难的波兰人民,左边德意志,右边俄罗斯。

冰红深蓝

2021-04-29 22:30:31

[大光明1厅 2K修复版]瓦伊达“战争三部曲”之二,一段暗郁残酷的炼狱之旅。1.写实与浪漫交织混融,一如下水道里的惶惑恐惧与垂死挣扎,既是华沙起义终结时的本来面目,又可视作对二战中波兰及其民众饱尝屈辱、阴惨苦痛与无家可归的命运缩影。2.前半段的短暂宁静与地面战斗写实性强,多用运动长镜头(开场4分10秒跟移长镜惊为天人,搭配凸显悲剧宿命的介绍性旁白,既引人探触人物内心,又藉由对战场的巡行观视让人沉浸其中);在战争的喘息之机里,人也不忘情欲满足与审美追求。3.后半段如堕噩梦,对地下空间的呈现颇有表现主义气息。缩小的景别(以特写和近景为主)与低机位摄影强化逼仄窒息之感,底光、雾气与隐约的呻吟惨叫声彰显出惊悚而绝望的氛围。4.历经漫无际涯的煎熬,却倒在看似咫尺可及之处。5.发疯的音乐家与抖靴子的男孩。(9.0/10)

岩井俊七

2021-04-26 21:40:32

出了大光明长长呼出一口气,隔着大银幕都不能阻挡的绝望和窒息,镜头缓缓逡巡于断壁残垣,早早预告的惨烈的死亡之途,入下水道前的点名宛如圣火照亮的圣徒们的合影,视死如归的战士们,原本明明只是荷尔蒙气息爆棚的年轻人,趟过地狱冥河,浑身污秽的黛西仍美得难以置信,而战地钢琴师已化身死神派来的吹笛手;如今来看,似乎能从中读出波兰这段历史的几分隐喻感,历经千辛万苦,眼看着光明就在前方,然而终究或死在黎明前的手榴弹,或迎接他们的是敌人,或走向疯狂,或与自由天人永隔,或自相残杀;太多诸如把濒死的呻吟拍成地狱冥犬来临之类的叹为观止的场面、构思,能清晰感受到本片曾指引了后世多多少少经典电影,而后来的经典又启发了新一代电影创作者,它所带来的影史上的代际传承感,大银幕看更明显

胤祥

2012-05-20 05:58:52

这片必须看花絮。波兰国师瓦伊达接过蒙克的枪,借苏联解冻的东风“政治地拍电影”,曲折地表达了“华沙起义的军事目标是德国人,政治目标是俄国人”的主题。视听上继承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并确立了波兰学派的风格,长移动镜头是本片主要特色。下水道中的人们出现了不同的精神症状。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