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对话

对话》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阿廖沙

2009-08-26 22:41:38

高潮靠后的电影。抛开政治映射,从最后寥寥几个镜头看悬疑惊悚故事很明显也不是导演想说的重点。从头到尾想表达个人自由被剥夺的危机感 和被剥夺后的心理忧虑状态。电影的整体架构也是后来诸多作品的典范,加上对人心理表现的细节处理比较到位,大师风范尽显

乌咪

2009-08-24 14:22:01

科波拉编剧兼导演,吉恩·哈克曼主演,获1974年戛纳金棕榈奖;美国奥斯卡奖三项提名;全美影评家联合会最佳导演奖。里边还有年轻的哈里森·福特,当时可真年轻啊……

zzy花岗岩

2013-09-26 21:09:43

NB的开场,一流的叙事剪辑和声画配合,暗示心理惶恐的配乐,看似缓慢的节奏却衬托着紧张的氛围,加上哈克曼精湛的表演,简直是完美的电影。结尾再次令人刮目相看!

c. velasquez

2018-11-20 18:20:33

科技的伦理性和冷战中被颠覆的信任和信仰 声音的重复不是通过穿刺获得真相 而是通过催眠隔离真相 解释背离了理解 忏悔之举背离了维护正义;上帝是窃听者的祖先 他恬不知耻地刺探每个人的内心世界 因为软弱的人类服从良知声音的召唤结构 这一全知的他者是想象的凝视 起象征秩序的缝合作用 人们在上帝之国中自我审视并获得自我认同 但终究会意识到上帝是来自对象α的凝视 这一缝合是徒劳的 上帝或许不是全知全能的 他像窃听界第一把交椅Mr Caul一样无知无能 窃听和偷窥是异化了的想象的凝视 服务于一种病态的他者秩序 它无限趋近于来自实在界的凝视 是匮乏的不可知的 无处不在却又不可能被找到的 它就是结尾男主在物质和精神的废墟上孑然一身地演奏某种爵士挽歌的原因; 窃听773房时我觉得是当时发生的争吵声混杂在录音闪回声中 心理真实和超现实的大胆一笔

Paco

2018-04-07 22:53:28

某种层面上可视为窃听者版的《独行杀手》(生活被职业剥削的人道悲剧)。浴室那一段是我看过的对《惊魂记》最高级的致敬。

韩景峰看电影

2015-01-22 14:56:00

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是弗朗西斯·科波拉把一个小悬念拍得风生水起,同时在在剪辑和音响上也让观众颇为享受,塑造出来了谜一般的惊悚气息。电影像是一只有力而镇定的手,逐渐把观众拉入了恐惧和窒息的境遇,同时作为编剧和导演,科波拉展现了自己非凡的心理把握能力。

把噗

2017-02-25 21:39:06

avec mon petite ourson

蘇小北

2012-02-07 00:06:27

既可看作對權力的隱喻,也可看作現代工業體系下的人類處境,個人生活的完全社會化及個體隱私的公開化。福柯的規訓與懲罰、鮑德里亞的消費型社會以及內爆理念。尋不到的竊聽裝備,權力對於個體生活的過度擴張與滲透的難以規避。歐美視域的不同,隱藏攝像機深入內在(人性),對話則向外的姿態(體制)。

seabisuit

2017-02-25 23:58:28

放大照片和对话录音都是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调查真相的心理事件连锁反应,而最后对自己的怀疑跟后来基耶的《影迷》一样上升到了虚无的哲学高度。科波拉靠《教父2》与此片连夺金棕榈和奥斯卡确实够牛的,还有美国当时很深的政治背景。事业爱情信仰都没了人也就快疯掉了,哈克曼有几场要挣脱孤独的戏演的太好了。资料馆。

brennteiskalt

2011-08-07 09:39:32

[对话]唯一的失误在于过于着重于主人公的性格危机,以致前半段过长过慢。当[放大]式的哲学思考一点点被揭露出来之后,影片才最终爬上了应有的高度。这是一个关于试图擦掉生活痕迹而不能的政治寓言,一个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真相的哲学宣言,一个一切既成事实都被踏破的时代特写,最终结果自然是一地鸡毛。

掉线

2015-02-02 21:46:16

【A-】炸裂!保留悬疑故事观赏性同时极力渲染主人公的孤独与疏离,且两者完成都是绝佳。音效运用完美至极,闪回奇妙无比,婉转细腻的钢琴声如流淌的小溪。视觉有《放大》,听觉有《对话》。这么牛逼的片子豆瓣才2000+人看过?!!我要叫屈!!你们没看的都快点看!!好看哭了!!

Word

2012-11-13 20:08:27

经理并不知道这次窃听,他的助手与经理的妻子策划了这次谋杀,而窃听者和被窃听的另一个人只是被利用的角色,如果没有这盘录音,经理也不会准时到达宾馆从而使他的妻子完成对他的谋杀,所以从头到尾都是助手在催促窃听者交出录音,为的是让经理听到,在窃听中女人最后假装发现被窃听其实故意露出的破绽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