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武士兰士诺

武士兰士诺》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dingmumu

2011-04-03 11:05:09

浪漫什么的是其次,给国王带绿帽子就是从兰斯洛开始的吧。

萌萌

2010-09-20 05:59:01

女主面瘫、导演一直拍地板和马腿就算了,道具也太给力了,塑料晾衣架、弹簧床垫、七彩打底裤……

碇浩然

2020-08-02 17:47:32

改编自克里斯蒂安的《兰斯洛特,囚车骑士》。兰斯洛特在寻找被马雷亚冈诱拐的桂妮维亚时被告知,“若想见到王后,必须坐上罪人的囚车”。布列松没有拍下他骑上囚车,遭到围观群众耻笑的过程,直接拍到他进入高塔的铁牢里将王后营救出来,带给亚瑟王。布列松一如往常,不想让观众因为这种悲情色彩浓重的戏份去同情角色,正如他常常让镜头精准地跟焦着人物运动的下半身和手,而从不给脸部特写——他把人物复杂深沉的内心情感埋藏在银幕之后,只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和猜测。他对电影人物和事件的态度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而像历史学家,其创作不是对现实的掠夺和夸张,而是冷峻的呈现。这样可以让观众不被个人感情左右,客观地思考眼下发生的一切。

能工巧匠沙门哥

2012-01-28 11:18:40

读了《亚瑟王之死》的书,才把这电影看明白了。剧本写得好,风格沉郁,整个儿一部黑色电影啊。

BRESSON

2021-02-12 23:59:39

4.0。法文中心。1.以亚瑟王被杀作为叙事载体,拍的是兰士诺爱情与忠义难以两全的主题。2.因为厚重和发出巨响的铠甲在身,所以角色的状态更接近于布列松所追求的“模特”,反复出现的作战准备阶段的仪式感,很少正面拍脸,却一定要拍手、腿、物件,甚至时不时甩出空镜。

刘浪

2018-09-27 04:53:21

如何与自身高贵的天性对抗。令我疑惑的是,我也许并不是以创作者希望地方式看了这部电影,观看的愉悦感的来源反倒是通过局部和声响补足成的戏剧场面。因此,更加疑惑地是,为了作省略,只拍摄下半身和某种局部,对待这些镜头应该愤怒吗?这种影像可见部分的政治表达实在太具侵略性了。武士兰士诺,刺客聂隐娘…

霧野ゆめきゅう

2019-06-22 22:50:42

SIFF 4K修复版。也许是最不讨人喜欢的一部布列松。离开了西装革履的现代,演员不掺杂丝毫表演的表演在铠甲与铁剑的衬托下显得分外出离(一种精神与肉身的割裂)。电影甫一结束,周围立刻就传来了对电影中演员“面瘫式演技”的疯狂吐槽。然而布列松这次的确玩脱了不是么?他意图展现的悲壮情绪在一次复一次的行为纠结后又重新堕入虚浮;而兰士诺,湖上的武士,电影的唯一主角,也很难凭借片中的形象引发观者任何一丝更加深入的咀嚼与思索。不过这也的确是一部很另类(也很有趣)的布列松,不是么?虽然我并不很能弄明白布列松想借这个中世纪骑士故事表达些什么——但布列松究竟是布列松。Robert Bresson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魅力。我依然、并且永远表示尊敬。4.0/5.0。

451½°F™

2019-05-01 19:37:20

某种意义上可以与《圣女贞德的审判》互文——关于个人是否可以呼应「神性」,是否存在「天人感应」,神学或者信仰归根到底还是个体的内心与群体的无意识。

墓岛GRAVELAND

2017-10-06 21:50:49

《兰士诺》当然具备古典主义特质,只不过是持续下降的。它将允许"奇迹"在场的大悲剧的结尾抽离而出,取其断片甚至被宏大叙事忽略的边角料,兰士诺视角下随马匹一同高速移动的剑或许是布列松"定镜"美学运动幅度之极限。骑士年代"末世"之语境抑或是对当下的寓言,以古典主义之否定书写其现代意识

胤祥

2012-02-22 02:44:39

布老师这部片太赞了!他偏爱“人模”身体的某一部分(同时作为他标志性的特写镜头),用画外音暗示,以此节省了太多所谓“影像资本主义”的成分,进入了纯粹的电影。音乐很棒。此片可与侯麦[帕西法尔](1978)比肩。

[已注销]

2019-06-17 23:05:41

siff电影不好看就果断弃了吧,看完也是煎熬,弃了也别后悔,也别再想。

不会飞的无脚鸟

2019-06-22 22:35:10

SIFF2019 看得我一脸懵逼,分镜很符合中式审美,简洁,结尾依旧冷酷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