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队的彩排》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Deleted]

2020-05-06 14:45:31

音乐奏场中的政治论:费还在“制造梦境”,电影赤裸裸把拍摄主题定义为“拍摄主题”,又有意为之的演习暴动,记录中的表演加深虚假的、不切实际的逻辑合理性,我们难信之为真,就视之为梦; 在前作曾多多少少反复出现的法西斯环境,在同时代发展(战后复兴-阶级矛盾-共产运动)中,这种政治论又回到了关乎“真实世界”的现实主义,但在定义费的现实主义时他的道德考量在哪? 这一阶段的电影比新现实主义阶段“神性”更复杂的是“人性”,还没有满足的罪才会带来人间各样丑态

[已注销]

2017-01-25 23:29:26

如果一开始放弃“从影片中得到什么”的想法,这部片子看起来真是有趣极了。演奏者、指挥的采访涉及的个人经验和乐器的契合,集体排练和作乱时展现的暗流,你的目光变成镜头,仿佛在听他们诉说,在观看着当时的情形。只有在废墟之上,才有一曲差强人意的排练。应当承认,(伪)纪录片有诸多可能性。

晚不安

2020-11-12 21:09:18

应该是费里尼所有以纪录片作外壳的片子里,纯度最高的一部了。比较意外的是,时长很短,形式也简单;视点比较固定,就是电视台的采访和旁观,甚至还有那种刻意为之的打光。可每个人物都生动,对着镜头极富感情地讲自己跟乐器的关系、对音乐的理解,短短几句就能看出他们的性格,甚至可以窥见漫长的人生。当然,靠近片尾处依然有一场费式狂欢,年轻人掀起音乐革命,推翻指挥的“独裁”,又因为,一场轰然倒塌重新建立起秩序,灰头土脸的音乐人们讷讷地拥抱传统。——不要在应该勤加练习的时候想要一步登天,大概是这部电影想要降下的启示。

朱熠

2014-03-03 23:46:43

费大师一部以小见大,依旧在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间游走的有趣小品。

xoyabc

2020-11-01 14:46:54

每种乐器都各有特点,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意识和思想。当乐队成员联合起来反抗指挥时,会怎么样? 每当我泄愤时,就会到处买房。

大钊

2021-02-14 15:12:53

哦,费费,你就不能拍一部不闹腾的电影吗。前20分钟极度喜欢,关于管弦乐队幕后纪录片的幕后,演员在意摄影机的存在,微微过曝的闪光灯欺骗自己幽默是生活的本质,但我很享受这种欺骗和人物在摄影机前的积极状态。后面让音乐附带政治情绪是我不喜欢的。

平成宅叔

2020-11-01 14:31:18

每种乐器都有其灵魂和品格,乐手访谈的表达更像是形容每个人形影不离的挚友。乐队就像教会,每一次演奏就是一次弥撒,旧秩序的崩塌是一次强烈的政治讽喻。为啥费里尼的每部电影都这么热闹啊,哈哈,这部太短了,没看够!【资料馆·费里尼百年诞辰纪念修复影展】

非虚构

2021-01-08 00:17:35

费里尼 1、在虚构与非虚构的边界上徘徊。2、虚实皆备于我,戏剧与生活,演员与素人,齐集一堂。3、摄影机化身采访者贯穿始终,持续互动与记录。4、插科打诨的部分反倒异常精彩,这才是生活的真相啊,堪称顶级喜剧。5、爱与不爱,似与不似,太似近媚俗,不似则欺世。6、指挥道出了艺术真谛,也道出了属于艺术家个人的高光体验。混乱成了竖琴的背景也成了她的避难所。

胤祥

2012-06-26 02:19:05

Nino Rota的音乐。管弦乐队恰似电影剧组。革命一段真好看。电视媒介。

周鱼

2010-08-21 15:22:54

主题深刻 非常寓言 过程沉闷 配乐不错 要看懂这片子还是需要一定的交响乐知识D

Fée

2021-04-25 21:21:38

摄影机客观与主观的视角转换非常值得写拉片分析,虽然等我有耐心拉片的时候早已不知何年何月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ta所掌控的集体之间的权利拉扯造就的疯子数不胜数,而摄影机后的人又属于哪种角色。每个人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仿佛存在主义的幽灵上身,深入想想都觉得浑身颤栗。“在音乐里,所有人听到的声音都是他们想要的,声音是主观的。”密闭空间里随时间流动的管弦乐队众生相可以成为世界上任何一种人群的比喻对象,Libertà!

2009-08-07 00:40:33

短短一个小时 导演玩的好到尽头了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